當數字化成爲一枚“利器”,爲一家企業所用,可推動一家企業的提升;爲一個産業園區所用,更是(shì)成爲助推多家入駐企業成長的“加速器”。在二三十年來的發展曆程中,中國園區經濟不斷在自我突破中尋找着新的上升台階,而數字時代的到來,爲産業園區的整體服務升級賦予了新的能量。在近日的“2019數商大會暨第七屆蘇商發展論壇”上,聯東集團副總裁、江蘇一區總經理鄧宜炘先生接受蘇商全媒體的現(xiàn)場采訪。
作爲産業園區運營領域的集團化企業,綠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自2003年以來已經在專注引領産業園區運營服務升級發展的道路上深耕多年,紮根現(xiàn)代服務業,緻力于支持中國實體經濟。“聯東U谷是(shì)我們的主要業務闆塊,也是(shì)園區品牌,U表示結合企業研發端、制造端、市場營銷端的産業微笑曲線(xiàn)。”鄧宜炘先生解釋了“U”形符号的象征意義,并介紹了聯東U谷的服務對象定位:“我們主要面向國内中小科技制造型企業提供綜合産業服務,從産業園區的獲取土地、産業研究定位、園區設計、建設開發到招商、運營服務一體化。”
1.“我們隻做加速器,不是(shì)孵化器”
一個成長中的企業,在經曆了從蹒跚到穩健的初創期後,接踵而來的就是(shì)如何從“走得穩”到“走得快”,進而到“從會走到會飛”的提速升級,整個過程正如豆蔻年華的青春美少女,已然告别童稚,即将迎來綻放(fàng)。從某種意義上說,産業園區更像是(shì)一個“爲他人做嫁衣”的幕後工作者,要幫助園區裏的“姑娘”們從裏到外全方位地提高綜合魅力指數,以更高的競争力去(qù)步入芳華。
“聯東U谷要做的是(shì)爲國内中小企業提供載體、服務、技術支撐等,更多地屬于加速器,而不是(shì)孵化器。” 鄧宜炘先生特别突出了兩者的區别:“孵化器面向初創企業,加速器面向已經度過初創期、進入需要提速發展階段的企業。”
正如業内所知(zhī),中小企業發展的處境可謂山高路遠,關隘重重。“政府關注通常更多地面向大企業,因爲資源緊缺、精力有限,政府難以覆蓋到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那麽,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如何滿足?聯東U谷所做的就是(shì)從中起到補充、支持的作用,爲中小企業提供助力。”比如,政府不能給每個中小企業一塊土地,而産業園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和産出效率,統籌規劃集中拿地,供數十家甚至數百家企業共同使用;作爲市場化的公司,聯東U谷可以更多地貼近中小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定位、規劃、設計、運營服務。
在大量接觸、調研中,鄧宜炘先生總結出科技制造型企業加速成長階段最迫切的三大痛點:
一是(shì)發展空間。一個科技制造型企業的發展除了融資,還需要研發、制造等。企業初創時可能是(shì)在一個孵化器裏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免租等扶持政策,“如同一盆花,小苗時用的是(shì)小盆,但(dàn)要長大就需要換大盆,這個大盆裏要有适合生長的土壤,尺寸規格要符合生長需求。” 鄧宜炘打了個比喻:基于對企業的了解,聯東U谷在充分了解企業成長需求的前提下做的“盆”就比較符合其需求,比如對“土壤”比較熟悉,可以把土壤成分調配到适合其生長的比例。
二是(shì)對人的需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小企業的事情并不少。企業初創時可能少數幾個人什麽都要做,要完成所有的事情。但(dàn)是(shì)随着企業成長,一個科技制造型企業要有高學曆、高技術人才做研發,要生産制造,要打造團隊。那麽招聘時就會面臨尴尬,比如去(qù)人才市場還是(shì)網絡招聘?聯東U谷專門設有招聘集群進行集中招聘,人員(yuán)入職後集中開展培訓活動,同時提供園區餐廳、出行接駁車、黨支部等配套服務支撐。
三是(shì)資金緊缺。因爲不确定性高、風險大,中小企業比較難獲得銀行資金支持。聯東U谷憑借自身不動産金融擔保,進入融資市場,借用第三方力量,根據不同用途專門定制了一部分資金産品提供給中小企業,比如經營性資金、生産性用資金、用于技術升級的科技貸款等。今年銀行也要落地執行普惠金融政策,也要考核,聯東有一大批科技制造型企業資源對接。同時,聯東U谷本身也會有選擇性地投資部分企業。
2.實體經濟是(shì)“骨架”,數字經濟是(shì)“血液”
建設載體園區隻是(shì)第一步,在企業購買或租賃園區空間入駐之後,聯東U谷要做更多服務項目,包括企業招聘、培訓、技術、融資等。 在服務對象的選擇中,聯東U谷更注重的是(shì)科技制造型企業。“園區入駐企業呈現(xiàn)出一種綜合特點:具備一定自主知(zhī)識産權、研發技術能力,包括系統開發和軟件開發能力,同時一定有制造端,掌握核心技術、核心部件,能完成産品裝配。”
在鄧宜炘先生看來,從細分領域來說,智能制造占比會越來越大。傳統制造的粗加工、單純的低成本、低價格優勢越來越弱,越來越失去(qù)競争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企業越來越占優勢,這已經成爲新時代發展的特點之一。制造企業在技術上如果不能跟上時代潮流、産業發展節奏,是(shì)非常危險的。科技制造型企業隻有掌握創新技術,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身的知(zhī)識産權、自主可控,在各個細分行業獲得成長空間。
江甯區的智能電網闆塊給鄧宜炘先生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其中有一些中小企業在智能電網這個細分領域已經做到了全國前列,假以時日,逐步發展,未來有機會成長爲大企業。”聯東U谷要做的就是(shì)企業從“種子”到“小苗”後,加速成長爲“大樹(shù)”這一發展階段的支持、助力。鄧宜炘先生說,未來希望做好科技制造型企業特别是(shì)打造企業生态鏈的服務。爲此,聯東U谷把爲企業技術升級提供支撐作爲重點服務,包括引入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支持。
選擇科技制造型企業,聯東U谷有着現(xiàn)實的理由,鄧宜炘先生認爲: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中,實體經濟是(shì)根本,是(shì)骨架;數字經濟是(shì)血液,可以使經絡更加活躍,使肢體更加健康、可持續。傳統實體經濟是(shì)粗加工,高質量發展要把新科技、人工智能等導入制造領域,實現(xiàn)增長升級,使實體經濟更加強壯、有生命力。
相(xiàng)對于服務業,目前制造業數字化程度偏低,但(dàn)同時制造業對數字化需求也更迫切。“我們接觸的很多科技制造型企業已經在數字化路上。這是(shì)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走過。”聯東U谷服務的科技制造型企業,希望能在科技制造領域生根、發展壯大,真正在所屬領域的技術上有獨家之長,取得長足發展。當科技制造領域的企業都真的成爲細分領域的小巨人,科技強國夢想的實現(xiàn)才會更快到來。
3.運用數字技術,精準服務企業
企業還是(shì)那個企業,風險還是(shì)那些風險,爲什麽銀行不敢做的貸款,聯東U谷卻敢擔保?“因爲我們對企業的發展過程、長期經營情況有比較清晰的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字技術。”鄧宜炘先生解釋:園區入駐企業的用水、用電等能耗及貨車、人員(yuán)進出等情況都會留下數據,甚至部分企業的财務服務也由聯東U谷提供。
事實上,從招商到運營,對大數據的運用已經貫穿于聯東U谷企業服務的各個環節,獲取龐大的數據資源,運用很多維度進行綜合分析,有效提高了聯東U谷服務企業的精準度。
在園區前期招商階段,大數據就已經導入并發揮了精準鎖定目标客戶的作用。“我們過去(qù)招商依靠人海戰術,招商團隊超過1500人,招商團隊超過15000人,在作過邏輯分析後把人撒出去(qù),更多靠資源人脈,但(dàn)方向感不強,成功與否含有一定的運氣成分。”鄧宜炘先生作了個前後對比:現(xiàn)在通過大數據,從不同維度對産業進行分析、梳理之後,設定一定指标,比如赢利能力取值範圍、科技發明專利等,甚至可以精準到哪一層級的專利,由此分析其科技支撐能力,截取符合指标的企業,這樣對方是(shì)不是(shì)适合匹配的目标客戶,在上門接洽之前就已經心中有數,很容易切入其現(xiàn)實需求。
企業購買園區載體空間房産用作研發制造及辦公場所時,聯東U谷通常會鼓勵其通過按揭減少資金壓力,并降低首付比例,低至兩成三成,以節省資金用于技術、設備等。“這些按揭至今壞賬率爲0。”鄧宜炘先生表示,這個數字也是(shì)得利益于前期對企業狀況的大數據分析。
據介紹,聯東U谷在全國體量較大,目前在國内近40個城市有約200個園區,入駐企業超過1萬家,未來目标是(shì)5萬家,已覆蓋了幾乎所有一二線(xiàn)城市、經濟活躍地區。作爲聯東U谷重點布局區域,江蘇已運營及已在建園區超過30家,将陸續迎來企業入駐。“南京、蘇州、無錫、南通、常州、徐州等實體企業需求活躍的城市都設有園區,比如南京有12個,蘇州10個。”
這些豐富的企業資源使聯東U谷更有優勢在大數據平台上積累龐大信息,更加精準地掌握企業多方面情況、需求,提煉有共性的信息,提供有共性的服務,發掘産業與産業鏈的需求、痛點,整合相(xiàng)互之間的資源連接。